返回顶部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>科幻世界>>正文
【活动回顾】太阳系之外,真的存在文明吗?
来源:科幻世界
发布日期:2020年12月05日 14时45分55秒

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是幻圈内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从今年宇宙天体物理再次拿奖开始,“黑洞”“系外行星”等关键词的热度更是一直居高不下。

对于科幻作家来说,神秘的宇宙深处,依然是写作灵感的源泉;和在未知领域艰难探索的科学家们相比,究竟谁能对宇宙做出更准确的预言?

这次青稞沙龙第153期,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嘉宾:以技术派硬核科幻写作大获好评的著名科幻作家、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谢云宁,著名青年科幻作家、银河奖最佳新人王诺诺,以及天文专业研究学者、专家罗瑞博士,三位科幻+科普圈大拿,来了一场思维之间的密集碰撞。

640 (24).png

每次青稞沙龙在开始前,群众的呼声就十分热烈。这次由科幻圈的颜值担当王诺诺老师担任主持,更是在活动开始前就掀起了一波小高潮!(就说你有没有搬小板凳蹲守!)这次我们筛选了60名观众到现场与大佬们近距离接触,同时还中国数字科技馆官网、百家号、科幻世界B站、直播地球APP进行同步直播,线上共有超5万人观看。


按照惯例,来温习下:

青稞沙龙到底是个啥?

「青稞沙龙」是中国数字科技馆主办的品牌活动。其中的科幻系列与科幻世界杂志社合作,邀请中国知名科幻作家、研究者与评论家登台,围绕科幻小说、影视中的科学想象和科学哲理展开深入探讨,为科幻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线下交流和学习平台。此次活动是中国数字科技馆「青稞沙龙」品牌活动的第153期。


本次青稞沙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,前半场由谢云宁和罗瑞两位老师分别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演讲。

谢云宁老师主讲的是今年因“发现黑洞的形成是广义相对论的有力预测”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罗杰·彭罗斯。他从彭罗斯的生平、与霍金的交情以及发现黑洞的缘由讲起,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解释了黑洞奇点论、A.I.不可智能论、量子意识论、共形循环宇宙学、彭罗斯阶梯等等平时在我们看来可望而不可及的名词。

罗瑞博士的演讲主题则是“人类对系外行星的探测”。自从人类知道了地球并非宇宙中心,就开始猜测或许有地外文明的存在;但对太阳系行星的探索并未找到生命迹象,于是人们便把目光伸向了系外行星。

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手段来说,系外行星的探测是比较困难的,因为行星不会发出可见光,同时质量也比恒星更小。罗博士例举了包括径向速度法、掩星法等探测方法,用生动的图形向大家直观地解释了人类对系外行星的探索手段。

我们为什么要探索系外行星、探索宇宙?或许是为了回答三个“终极问题”:我们从哪里来?我们是宇宙中孤独的文明吗?我们要到哪里去?而这些答案,只能由时间来回答。

活动后半场是由三位嘉宾开展的一场“圆桌对谈”。对谈活动由知名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主持,王老师生动活泼的主持风格和两位24K纯理工科嘉宾完美契合,整场活动频频爆梗的同时也干货满满。小编摘录了一些精华部分,一起来看看三位都说了什么吧!


● 王诺诺:

现在网评很多科幻作品都是“遇事不决,量子力学;风格跳跃,虚拟世界;解释不通,穿越时空;不懂配色,赛博朋克”,各位老师如何看待这个说法?说一个您印象特别深的科学+科幻结合的例子呢?

● 谢云宁:

我看待这点还是比较包容的。其实彭罗斯的“量子意识论”科幻小说里也有用到,比如讲人死后会以量子态漂浮在宇宙中。

印象深刻的科幻科学结合例子的话,我举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位英国作家史蒂芬·巴克斯特的《致命接触》。他的这部小说点子很妙,都是以科学理论去一步步推导结果。

小说开始是讲人类为了探测地外行星,用了一束激光打在半人马座最近的一颗行星上,按理说这束光在多少年后会回到地球,但结果并没有,并且在那之后整个太阳系都开始模糊化,人们才发现整个宇宙都是虚拟的——人类投出的那束光超过了计算机的运行范围。这部小说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。


印象深刻的关于黑洞的描写?

● 谢云宁:

我的处女作《回溯》里就讲了黑洞。当太阳系毁灭后,很多年后人类再回到太阳系,想了解这么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,就去寻找银河系中央的黑洞并且撞击它。因为我们知道黑洞不只是吸收物质,它也会以某种形式把吸收的物质反馈到宇宙中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人类通过黑洞反射出的影像,了解到了漫长的岁月里银河系的演变。还有一篇是绿杨的《黑洞之吻》,以及更早的时候郑文光的《飞向人马座》,还有最近逝世的日本作家小林泰三的《看海的人》,关于黑洞的作品太多了,我就不占用大家时间一一例举了。


《星际穿越》中关于穿越黑洞的描写,是否真有实现的可能?

● 罗瑞:

科幻作品中关于黑洞的描写其实是有理论支撑的,但真正在穿越黑洞时会遇到很多问题。比如我们的身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,在强大的引力场和时空扭曲效应之下,我们身体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否还和原先一样,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。


为什么直到90年代,第一颗系外行星才被发现?

● 罗瑞:

因为系外行星运动速度非常缓慢,在观测的时候就需要很精密的光谱分析,这样的观测手段在八九十年代才逐步建立起来。还有个关键问题是,不是说谁观测到了就算数——发现一颗系外行星是需要得到国际天文学界的认可的,这个过程也是很漫长的。


科幻作品中,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对系外行星的想象?

● 谢云宁:

系外行星是科幻小说永恒的主题嘛,有篇小说叫《引力使命》,讲的是一颗系外行星上的重力是地球的几百倍,有一枚空间探测器坠毁在这颗行星上,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,人类如何突破它的物理限制来逃脱就变得很有趣了。


系外行星上会有生命甚至文明吗?

● 罗瑞:

虽然我们现在发现的系外行星有几千颗,但其实没有几颗是适宜人类生存的。虽然我们说人类生存需要满足固态岩体和液态水两个条件,但是对于孕育生命来说,这两个只是基础,实际上人类的生存条件比这个要苛刻太多了。所以我认为银河系中出现文明的概率是非常低的。有科学家也计算过出现文明的概率,但这个计算也只是建立在众多生存条件中的一小部分之上而已。

● 王诺诺:

我之前看过卡尔·萨根的一个假设,他认为有种生命可以在木星大气层高处长期生存的,虽然这个理论没有得到验证,但人永远无法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,所以银河系或者更远的距离里,也许会有生命以我们不熟知的形态存在着也说不一定。


活动结束后,现场观众的提问也十分踊跃。现场和直播间的观众都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通过这次活动,我们更加确信,地球是一颗极其幸运的行星,在满足了无数个自然条件之后,孕育了生命并进化出高等文明,我们会对现在的生活倍加珍惜。

生命才是宇宙最伟大的创造。虽然科学结果告诉我们,人类很可能是银河系中唯一的孤独文明,但我们的目光将继续延伸,毕竟再小的概率乘以无穷大,其结果也可能是大于一的。

所以感谢科学家们开垦的坚实土地,也感谢科幻作家们用想象力将这片土地的边界拓展到更远。

Baidu
map